华夏公祠计划

2018-09-17复振文化

经过对华夏文明的重新认识,我们发现了「道德仁义礼乐」和「天地先祖君师」,这是在先秦就已形成的华夏信仰。许多中国人自以为没有信仰,是因为近代以来中国的文化精英否定传统,一百多年来,我们致力于西化,对自己的文化却没有好好整理,孔庙的匾额还是清朝皇帝的题字,近年兴起的「国学教育」也还在用清朝秀才编的《弟子规》。


韩国、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传统和现代化不仅不冲突,而且相得益彰,这两个国家的传统比中国保存得好,他们不仅早于中国实现了现代化,对世界的文化贡献也比中国大。难道作为华夏文明之源的中国已经彻底没落了吗,我们以为不然,华夏文明是一座宝库,如今却是一堆废墟,但即使遭到严重的破坏,今天海内外华人的最大公约数还是炎黄子孙认同和华夏文化认同,有些激进人士妄图以去华夏化求中国之复兴,已然失败,因为经过了几千年,华夏文化对每一位炎黄子孙而言,已经溶于血液,深入骨髓,化为生活的点点滴滴,只要有人愿意做系统的整理和重建,华夏终将复兴。


我们理解的华夏,非宗教,非世俗,是文明,是信仰,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从「道德仁义礼乐」到「自然简单平凡」,诚意以道,正心以德,修身以仁,家齐以义,国治以礼,天下平以乐,关照到自然、自我、民族、国家和全人类福祉,这才是真正的普世。我们意识到,文明的复兴要从重建信仰入手,而重建信仰,就要有合适的信仰建筑,传统一姓的祠堂,格局不够,圣贤、忠烈祠庙,太过分散,宗庙、社稷,已成过去,因此我们提出建集传统文化之大成的「公祠」,「天下为公」的「公」,是为「华夏公祠计划」。


华夏公祠计划将以整理和传续华夏文明为己任以乡村为单位建立公祠,作为各地的传统文化中心,基于「道德仁义礼乐,天地先祖君师」这十二字信仰,公祠设计有前堂、圣贤堂、忠烈堂、祖宗堂、冢林、观象台、云阁、文楼,功能如下,

前堂,悬「道德仁义礼乐」匾,立「天地先祖君师」牌位,

圣贤堂,以人格论,入祀古圣先贤,

忠烈堂,以事迹论,入祀忠臣烈士,

祖宗堂,以血缘论,入祀一村诸姓祖宗,

冢林,为天灾人祸中罹难的无辜同胞建冢,

观象台,天文、地理、气象的观测台,以观测代祭祀,

云阁,以功业论,循汉麒麟阁、云台故事,为建功之人绘像,

文楼,以才华、作品论,为藏书阁和博物馆。


这样规划,相当于对华夏文化做了重新整理,主轴将是「天地先祖君师」,不再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更不是神仙鬼神,而是回归到先秦的「礼之三本」。


这四堂一林一台一阁一楼,八个空间,根据条件,在设计上可以是一座五进的院落,也可以是一幢五层楼宇,使用现代技术,甚至可以浓缩成一间屋。


乡村振兴的根本在于文化振兴,文化振兴的根本在于公祠,公祠是乡村的公共文化中心,村民在此以文明的方式祭祀圣贤、忠烈、先祖,一个人的满月礼、成人礼、婚礼、丧礼都可以在公祠举行,既是一种关怀,也一种教化,配合学校教育,中西合璧,将造就未来乡贤和国家乃至世界的栋梁之才。


今天的世界,科学挑战了一切古老的信仰,所有文明、文化和宗教都面临信仰重建的问题,谁先做到,谁就能把握未来的先机。公祠包含了华夏完整的基因,通过不断复制,将现代中国人与我们古老的文明重新连结起来,让一盘散沙的中国人再度凝聚起来,是最佳的选择,中国面临的许多难题将迎刃而解,人类的前途也将是一片光明。


欢迎愿意支持和参与华夏公祠计划的朋友与我们联系,共襄盛举。

阅读1027